信息详情
1949年6月,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青年导报》的前身《河南青年报》诞生了。6月14日,是一代又一代河南青年永远纪念的日子,更是河南青年报人铭记在心的日子。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是6月1日创刊,前三期的《河南青年报》是作为《河南日报》的专版出现的。从第四期,单独出版四开四版的《河南青年报》。可见,从她诞生那天起,青年报就与党的新闻宣传密不可分,是党的宣传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5月6日,因编采人员缺乏、纸张供应紧张,仅仅出版了45期的《河南青年报》在出版过纪念五四青年节特刊号后,暂时停刊。1955年五四青年节之际,恢复出版《河南青年报》,四开四版,周报。当时的《河南青年报》紧紧围绕党的工作重心,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生产斗争和政治斗争,大力推介各行各业涌现出的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和青年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受到党政领导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欢迎。1960年5月,《河南青年报》出席了河南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并被推选参加了同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奖状。1960年9月30日,由于自然灾害和政治因素,《河南青年报》再度停刊。1985年,当时的中共河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尽快把《河南青年报》恢复起来。团省委根据领导的指示,迅速成立了复刊筹备组。7月5日复刊出版的《青年导报》以服务青年为办报宗旨,以追求“真、善、美”为办报理念,以“先青年之忧而忧,后青年之乐而乐”为报德。复刊20多年来,《青年导报》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河南共青团和青年运动的历史,推出了一系列青年英模人物:《一份关于生命价值的报告》中的张环礼,《一个科学家的神话》中的申长雨,《好一个今日“花木兰”》中的李昆兰,《青年反思成长的镜子》中的洪战辉,《孝心长征》中的张尚昀,《春天里,一个河南打工青年感动中国》中的李学生。《寻找那个不跪的人》《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起诉诺基亚》等独家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青年导报》在河南新闻史上也书写着辉煌的篇章,在全省第一个出版赏心悦目的彩色报纸(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个办起丰富多彩的周末版,第一个提出“分众化”的理念……围绕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全团重点工作,报社精心设计了“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献歌”活动、“百万青年法律常识竞赛”、“我为省长献良策”、“青年文明号巡礼”、“河南省杰出青年新闻人物评选”等活动,大大扩宽了服务青年的渠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青年报人继往开来的努力,《青年导报》才得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社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7号中青大厦17层邮编:450014区号:0371总编室:65904505(传真 )办公室:65902499 65904503纪律督察:65902499编辑部:65905202记者部:65904517网络部:65905202地市部:53760779群工部:65904570广告部:65952863专题部:65904507官方微博:http://weibo.com/qmnews网博客:http://blog.sina.com.cn/qmnewsblog
友情提示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信息资料